聚焦儿童友好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北京儿童友好城市规划设计院主办

首页 > 快讯 > 头条 > 详情
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深圳样本”
  • 来源:网络
  • 编辑:儿童友好城市网
  • 阅读数:
  • 2019-06-23 18:06

“三年多的时间,儿童友好型城市从一个概念变成了深圳的全城共识和集体行动。”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广东深圳报道

国际植物学大会上深圳儿童与外国友人合影5月27日,星期一早上7:30,深圳宝安区福海街道桥头学校的“步行巴士”准时出发。小学生斌斌(化名)和同学们在家附近的“站点”集合。今天由斌斌当“巴士司机”,一名校警和两名交通协管员于队伍前后护送他们步行至学校。

桥头学校“步行巴士”1号线每天约有20名一至三年级小学生“搭乘”,一天两个“班次”,分别是早上7:30从小区、中午12:00从学校后门出发,途经幸福花园和塘尾24区两个站点,全程约400米,步行约10分钟。

沿线店面经营者、城中村屋主、企事业单位人员都会自觉守望孩子们经过,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

“步行巴士”活动源于英国伦敦,福海桥头学校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国内率先进行“步行巴士”实践。

“步行巴士”提倡绿色出行,旨在通过排队上下学来提高儿童出行安全性,让学生在“步行巴士”活动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结识新朋友,促进交流,同时也解决家长接送问题,缓解校门口交通拥堵。

这是桥头学校被确定为深圳市儿童友好型学校试点后,在儿童安全保障和儿童参与实践方面进行的重要探索,也是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一个缩影。

如今,探寻城市如何对儿童更友好,“深圳样本”正在形成。

一个概念成为全城行动

1996年6月5日,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大会首次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概念——“不论是大中小城市或社区,在公共事务中都应该给予儿童优先权,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中”。

目前全世界已有许多城市加入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全球870多个城市获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的儿童友好型城市认证,如伦敦、慕尼黑、哥本哈根等,但中国城市尚未进入这个名单。

从2015年深圳市妇联提出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纳入深圳的“十三五”规划,到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创建局面、试点领域的先行带动和儿童参与城市治理平台的搭建,三年时间,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深圳速度”可圈可点。

深圳市妇联主席马宏第一次听到儿童友好型城市这个词语,来源于奥雅设计总经理李方悦的介绍。

“她有国外留学背景,也是一位三个孩子的妈妈,她向我介绍了国外城市中的儿童友好设施和儿童参与制度,这个概念让我眼前一亮,它可以作为把城市儿童工作统筹起来的一个有力抓手。”马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12月9日,马宏在市委群团工作座谈会上首次建议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纳入深圳的“十三五”规划。2016年1月,深圳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报告中就出现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表述。

“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纳入到顶层设计中的城市。”马宏说。

深圳市委市政府先后9次在文件中提出“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并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纲领文件——《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和《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建立安全、公平、符合儿童需求、适应深圳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具有全球城市人本特征的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总目标,综合确定了儿童社会保障、儿童参与和儿童友好城市空间三大策略体系。

“三年多的时间,儿童友好型城市从一个概念变成了深圳的全城共识和集体行动。”马宏说,“深圳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是深圳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马宏说,“在城市治理中,儿童作为独立主体之一,他们的声音多被忽略,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议题,搭建多方参与的平台,得到了全社会最广泛的支持,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媒体到儿童、家庭,都表示高度认同并自发积极参与,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聚合力。”

以“一米高度”审视城市规划

“注重儿童参与权,把儿童优先放到政府决策中的重要位置,这一点深圳过去是有欠缺的。”马宏说,于是深圳选取了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和交通出行六个和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试点,探索建立完善儿童公共参与的长效机制。

“儿童参与是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重要基石。”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一所所长刘磊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创立“步行巴士”的福海街道被确立为儿童友好型街道试点后,又成立了“儿童议事联盟”,以各社区、各学校儿童议事会为主体,通过“观点陈述、自由讨论、意见汇总、对话专家”,以“一米高度”审视福海的空间和规划,让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更加贴近儿童最真实的需求,并且规定所有儿童友好型项目的定位、规模、规划、工期等事项必须征求学校和儿童的意见。

2018年4月,桥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儿童议事会”海选,一至六年级学生均开展了竞选演讲,探索建立儿童参与学校“微治理”的长效机制,这也是宝安区成立的第一个“儿童议事会”。

2018年4月12日,福田区园岭街道红荔社区的11名儿童议事员在引导老师的带领下“脑力全开”:“我建议社区内要有公共自来水和直饮水”“我建议水边要设置护栏,防止儿童落水”……这些8~16岁的小议事员为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小议事员形成的“决议”被郑重地递交给红荔社区工作站、园岭街道妇联及党工委,这是实现儿童视角融入社区治理的第一步。

关于儿童参与,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曾对城市建设者和规划者提出过三点建议:第一,建立一种“儿童监理官”机制,要有带着儿童视角的监理人员对城市建筑、工程、设施等进行监理,看其是否充分考虑了儿童需要。第二,建立“儿童议事制度”,在政府作相关决策之前,要听取儿童的意见。第三,对所有的社会成员进行儿童权利理念的教育和普及。“满足了儿童的发展需要和保护了儿童的权利,就让城市的发展具备了永生的动力。”丛中笑说。

2019年,深圳龙华区的小朋友参加“六一”活动孩子和母亲想要怎样的公园

深圳的社会组织也在积极探索儿童参与的创新形式。

2018年8月,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联合万科集团、深圳城市规划院等单位组织了“大梦想家计划”。该计划通过儿童参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方式,在专业导师的带领下,330位儿童在三个月内围绕城市空间、交通安全、商业业态及环境保护等四个主题,探索城市、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并通过“童创大会”对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言献策。

“此次活动增加了儿童与城市的连接,启蒙了儿童的公民意识,‘童眼看深圳’助力深圳的城市建设越来越人性化。” 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黄文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大梦想家计划’的目标在于倡导全民关注儿童参与权及儿童的力量,我们通过新媒体等渠道开展线上传播,项目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2018年11月18日下午的‘童创大会’有22万人关注了本次深圳儿童盛会并观看直播。”

2019年的深圳设计周上,在深圳市地标之一的当代艺术馆,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设立莲花山公园沙盘模型,开展Mapping工作坊活动。现场放置了植物、公共设施、人偶橡皮泥等道具,在专业设计师的协助下,引导儿童对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建造出理想的公园。参与设计的一位小朋友不断为人工湖制造着“浮岛”,这种诉求源于他对家乡千岛湖的想象。

他的妈妈希望公园能举办草地音乐节,举办露天电影放映或建造社区图书馆,有更多供人们聚集、互动的公共空间。交通拥堵的细节也被考虑进来,她认为不设停车位比设置有限停车位更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和倡导绿色出行。

儿童和家长的参与给设计规划工作者带来不少启发,而这次儿童参与设计公园的活动也对深圳全方面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创建提供了有益经验。

让儿童感受城市之美

作为年轻的移民城市,作为节奏快、压力大的一线城市,深圳天然缺乏“自然空间”。高密度建成区里的儿童难于见到开阔的自然空间,商业化的儿童游乐设施大部分是成人主观认知下的“标准化供给”。

与内地城市相比,深圳住宅小区大多呈封闭状态,独栋高楼是常态,而在内地很多老城区大院式的住宅区,孩子玩乐交流的机会就比较多。

“儿童作为社会的纽带,可以改变现代社区文化中‘邻里闭户,互不叨扰’的现状,加强邻居之间的沟通。”马宏说。

利用创新的城市布局和管理方式,重新将孩子们热爱户外、乐于与人交往的健康天性激发出来,荷兰鹿特丹、加拿大温哥华等城市都在这样做。而作为儿童活动最多的区域,社区如何改造得对儿童更友好,变得尤为重要。

刘磊团队负责的罗湖区“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儿童友好社区专项,通过对棚改项目的优化提升,提供多年龄段运动场所、普惠的室内活动空间、安全舒适的步行路径等“成品”,对国内棚改项目的人居环境提升具有示范意义。

改造后的“二线插花地”社区室外活动区域按照年龄段进行功能划分,分为0~5岁低龄区,6~12岁小童区,13~17岁大童区。

“低龄孩子基本都是老人带,我们让老人活动区和低龄区相邻,把老年友好和儿童友好结合在一起,让老人在视觉距离内可以实现看护功能。现在社区里常见的滑梯往往都是学龄前幼儿在玩,是学龄儿童不喜欢去楼下玩耍吗?不是的。6~12岁年龄段的儿童开始喜欢探险类、攀爬类的活动,为此我们做了迷宫、小型攀登架、跳蚤市场、儿童农场、戏剧表演广场、浅水池、互动游戏、堡垒游戏等设施,增强冒险性和互动性。13~17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喜欢竞技类的球类运动等,我们就设置了互动艺术装置和景观小品、索桥、滑板公园、体育运动场地、果园等。”刘磊介绍。

在规划中,刘磊团队还建议充分利用农林用地,布置社区农场项目,让儿童拥有接触自然的机会;充分挖掘并开放室内空间,包括开放“四点半学校”(社区儿童图书室)、儿童议事空间及社区儿童综合活动室等。

针对机动车拥堵学校门口,自行车、人行道混合等问题,刘磊团队规划利用社区内部道路,构建安全便捷的步行路径。拓宽街道,孩子跟家长并排走路的空间至少保证两米宽;斑马线设计成彩色,让孩子们自己画;重新梳理灯控系统,更适合孩子的时间。“有些车不多的道路我们建议进行分时段封闭,让孩子放学可以边走边玩。”刘磊说。

街道的标识系统重新做成了儿童版本,设计了他们能看懂的标识,增强引导性。

除了社区,学校是儿童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龙岗外国语学校作为儿童友好型学校的试点,在充分考虑学生诉求后对洗手间、饮水机、安全设施等进行了一系列更新改造;改建了大型阅览室,配备了读书吧和休憩室;建设了屋顶花园、农业生态馆等特色景观。

“生活即教育,校园要让儿童充分感受生活之美。” 龙岗外国语学校校长唐文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还设立了全区首个‘儿童心智成长关爱中心’。”

试点之外,深圳的“儿童友好城市空间”正在不断扩大。

罗湖区正在修建四座儿童友好型天桥和一座儿童友好型地下隧道,占地3600平方米的福围社区儿童公园已经开园。

“深圳市母婴室地图”已有400余间母婴室上线,近百平方米的深圳机场“旗舰式”母婴室,是目前深圳市单体面积最大、国内机场功能设施最完善的母婴室。

“我们通过儿童友好型城市搭建一个平台,把所有智慧和力量都汇集起来,共同促进城市发展。儿童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城市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城市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儿童友好型城市也是深圳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大家会考虑来到这座城市,下一代将有更好的发展。”马宏说。



关于我们 服务条例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5779 服务邮箱: jubao@etyh.org.cn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1253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1〕2097-556号 以上许可证经北京儿影集团授权旗下企业使用

北京儿童友好城市规划设计院主办,儿童友好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22-2024 by ety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